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预制厂及出运码头边缘处理区软基处理工程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预制厂及出运码头边缘处理区软基处理工程位于徐圩港区一港池西侧,是徐圩港区一期工程的后方陆域部分。现于边缘区的下部区域选择S1区(约1万平)作为新型真空预压(增压式真空预压)试验区。
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地层按其成因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从上至下分为5 个岩土层,27 个岩土亚层:其中①层细分为9 个亚层;②层细分为2 个亚层;③层细分为个9 亚层;④层细分3 个亚层;⑤层细分为4 个亚层。①层为人工堆填土(新近吹填土),未经处理,力学性质差别性较大,场区均有分布;堆场区主要为①2及①6层。②层为淤泥(原生淤泥),细分为②1及②2层,高压缩性,场区均有分布,码头区因上部①7层块石的堆载,力学强度有所提高。③层为上部依次为③1粉质粘土、③2粉土、③3粉砂等,中等压缩性;中部为③4 层等粉质粘土、粘性土,中等压缩性;下部为砂性土,中等偏低压缩性。④层为粘性土,场区均有分布,正常固结土,中等压缩性;其中④2 层软粘土,中等偏高压缩性,为不良岩土层,场区均有分布。⑤层为砂性土,局部夹粘性土,中等偏低压缩性,场区均有分布。
经过疏浚和吹填施工,吹填土原状特性已经有很大改变,其含水量增高,压缩性增大,渗透稳定性差,在自重情况下没有达到充分固结,属于欠固结土;此外,吹泥口附近和较远处的土颗粒粗细也不均匀。吹填土经落於晾晒后的土性指标,是地基处理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本工程于2013 年1 月对场地内吹填土进行了取样研究,根据取样结果并结合2013 年5 月的施工图阶段钻孔资料:场区内①层主要为灰黄色~黄色淤泥(冲填土),呈流塑状,细分主要为表层①2层及下部的①6层两亚层。表面①2层流泥含水量为75.6%~116.6%,平均含水量为101.5%。随着深度增加,吹填土(①6层)的含水量有所降低,平均含水量仍达73.5%。①层吹填土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等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预制厂及出运码头工程边缘处理区施工图设计说明4特点,在附加荷载作用下有很大的沉降、易产生触变及侧向剪切破坏等现象。
本工程自2014年4月份开始施工,5月16日至8月14日满载抽真空,有效抽真空时间为90天,处理结果:1、十字板剪切强度较处理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静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80kpa)达120kpa。
处理前十字板剪切强度-深度曲线
增压式真空预压区十字板剪切强度-深度曲线
地基荷载沉降Q~S曲线
本加固区原设计为预制厂周边绿化带,鉴于本试验段处理结果的优越性,最终调整为职工生活区,4层宿舍楼3栋,1层食堂3栋,自投入使用以来,无论是室内地坪,还是室外场地,均使用正常,无需后期维护修整,工后沉降3年小于6cm。